7月9日,第三屆全國早稻新品種新技術觀摩研討會在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萬建民、胡培松,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王玉璽,湖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游艾青,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丁艷鋒,安徽農業大學副校長吳文革,湖南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主任唐文幫,中國水稻研究所原黨委書記高士軍,中國農科院作物所研究員馬有志,江西農業大學教授賀浩華,江西省農科院教授余傳源,省農業農村廳總經濟師康茹,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助理方福平,萍鄉市委副書記鮑峰庭,市政府副市長劉運成,市委副秘書長甘建波、市政府副秘書長劉建華及市相關部門負責人,湘東區領導鄭銳、范小敏等出席會議。
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托普云農”)作為參展單位,攜涵蓋數字育種、種子檢驗、人工環境工程、制種基地現代化建設等多應用場景的智能裝備和解決方案亮相會議現場。用數字技術,為種業行業提供更多新方案與新裝備,推動我國現代種業不斷發展。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托普云農作為國內先行的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商,通過信息技術與農業專業、軟件與硬件協同的雙輪驅動戰略,創新升級技術,針對科研院所、農業高校、種子企業、種業監管部門等群體,從育種科研精密儀器出發,將圖像識別、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科技與傳統育種、制種、種子檢驗等環節相結合,研發種業科研全流程的智能裝備,提升種業科研精度、科研實驗效率。同時打造數字種業綜合解決方案,實現智能化育種、數字化制種、信息化推廣、高效化管理、便捷化服務,為優質稻品種培育、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提供技術支撐和科技服務,助力種業高質量發展。
智能裝備,多維度賦能種業高質量發展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利器在科技。在數字育種方面,托普云農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分析平臺采用單箱體-多成像單元集成融合模式,可實現自動化傳送植物到箱體內部進行成像和數據采集、解析,滿足育種專家對抗逆種質篩選、植物生長與營養分析、病蟲害機理分析等方面的需求,致力于助力高效育種基礎研究,加快良種選育及提高種質資源的利用率,促進中國的智慧育種發展。
另一方面,托普云農自主研發了系列手持式智能裝備和智慧應用,涵蓋種子的根、莖、葉、花、果實全流程,從單株性狀分析到群體表型研究,現已實現了對作物株高、劍葉夾角、籽粒果穗考種、葉面積分析、畝穗數等多個作物表型參數的識別與測量,大幅度提高育種效率,為現代育種工作提供新利器。
在智能人工環境方面,托普云農自主研發種質資源庫、人工氣候室、養蟲室、組培室、智能光照培養箱、智能人工氣候箱等智能裝備,以科技力量構建起涵蓋種質資源保護、植物生長全過程、病理性研究、昆蟲飼養等多場景的智能化環境調控體系,全方位滿足種業科研、教學、生產等多元需求,有力推動種業科技的進步與創新。
在種子檢驗方面,托普云農配套全流程種子質量檢驗實驗室建設方案,可實現實驗室規劃建設—設備配置—培訓服務的一站式服務,助力提高區域種子監督檢驗能力。現有儀器裝備能對種子扦樣、凈度分析、發芽試驗、品種純度鑒定(田間)、水分、活力健康、千粒重、SSR分子標記品種真實性等8項能力進行檢驗,涵蓋小麥、玉米、水稻、棉花等主要農作物種子,有力提升種子檢驗各環節的效率和精準度。
智慧種業服務平臺,實現科技化智能管理
基于區域種業信息化發展需求,打造湘東區智慧種業服務平臺,平臺匯聚多方數據資源,打造全域資源一張圖、種子供需交易專題、投入品監管專題、種子檢測管理專題、園區數字生產場景和園區智能管理場景,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平臺還導入數字化改革理念,將管理端和應用端數據打通,實現制種大戶補貼線上一鍵辦理,為種植戶和管理人員提供方便。
托普云農支撐建設的湘東區智慧種業服務平臺
制種基地,全產業鏈提效賦能
為進一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湘東區政府聯合托普云農共同打造集中連片、旱能灌、澇能排、有效隔離、穩產高產的現代化制種基地。基地通過布設墑情、苗情、蟲情、災情、農機及綠色防控智能裝備,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生產數據可視化;打造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將生育期與氣候生長季、作物長勢與灌溉液位對比分析,實現作物的生長適應性評估。同時以制種產業為核心、相關產業為補充,打造田間交互體驗系統和智能語音服務,呈現出鏈條完整、產業融合、現代化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種業發展新業態。
托普云農支撐建設的天涯種業科學院麻山基地
會議期間,托普云農在現場展示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方案,也吸引了眾多專業人士前來指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