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在長沙舉行的中國植保“雙交會”上,展出一批植保綠色防控“黑科技”,令人眼界大開。
智能測報,蟲“臉”識別
病蟲測報是農作物病蟲害防控的“偵察兵”。如何讓病蟲害防控更精準、更科學?會上展出的蟲“臉”識別,讓人眼前一亮。
在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大屏幕上清晰地展示出蟲子的照片、名字、條數。
(大屏幕上蟲“臉”識別的結果。胡盼盼 攝)
“大蟲與小蟲分開,拍活體蟲,這樣蟲‘臉’識別的準確率更高。”該公司董事陳曦介紹,大蟲識別不難,但小蟲“刷臉”不易。公司開發的小蟲體智能測報系統,殺蟲之前先拍照,大量的數據“記憶”,提高了小蟲的識別率。
記者看到,一人高的小蟲體智能測報系統,由太陽能光板、趨光燈、相機、殺蟲倉、收集箱、智能識別系統等組成。陳曦介紹,趨光燈吸引蟲子進入,網格過濾掉大蟲子,小蟲子進入倉內,內置相機自動拍照,上傳高清圖片到系統進行AI識別,蟲子的種類、數量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小蟲體智能測報系統。胡盼盼 攝)
“小蟲識別精準,滅蟲就簡單了。”省植保植檢站測報技術員尹麗介紹,近幾年,湖南已在26個縣設置了110多個智能化測報點,精準識別、察打一體,讓害蟲無處可逃。
治蟲“殺手”,以毒攻毒
有人消滅病毒,也有人培育病毒。
草地貪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甜菜貪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在展會現場,河南省濟源白云實業有限公司帶來的一系列“病毒”,吸引不少人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