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艹视频_91麻豆免费_最大尺度做爰视频欧美_三级做爰视频

EN

湖北:推廣“糧食+”綠色高效模式 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 發布時間: 2020-11-27
閱讀:349 次

“十三五”以來,湖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糧食+”綠色高效模式,積極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農技推廣工作躍上新臺階。

 

一、糧食種植結構持續優化

 

全省水稻生產布局呈現“平原增、丘陵穩、山區減”的特點,生產結構由傳統單雙季稻混作變為一季中稻為主。小麥生產逐漸向鄂中北及江漢平原優勢區集中,2019年襄陽、荊門、天門等三地小麥播種面積占全省的比例由2015年的48%提高到51%。玉米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籽粒玉米比例有所下降,鄂東丘陵、江漢平原青貯玉米種植面積逐步擴大,城郊鮮食甜(糯)玉米種植面積穩步提升,低山丘陵和崗地夏玉米區播種面積逐年調減。全省馬鈴薯產區基本形成了高山優質脫毒種薯繁育區、低山和二高山優質食用和加工原料主產區、平原和丘陵商品薯擴展區三大功能優勢區。

 

二、水稻產業提升成效顯著

 

2016年省政府印發《湖北省水稻產業提升計劃(2016-2020)》,以品種、模式、布局“三優化”和品牌提升為重點,強力推進水稻全產業鏈升級。一是品種結構不斷優化。圍繞蝦稻、再生稻、富硒稻等引進篩選示范推廣了58個優質特色適宜品種,不斷由高產向優質高效轉換。全省已審定水稻品種中,米質國標三級以上約占60%。二是布局模式不斷完善。積極調減低質低效和非優勢區水稻面積,以“水稻+”綠色生產模式和協同推廣構建為重點,集成示范推廣稻漁、稻禽、稻經、稻糧等四大模式,效益顯著增強,2019年全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690萬畝。三是業態發展豐富多樣。推行“龍頭企業帶動、新型主體參與、小農戶有機銜接”模式,主體融合發展更加緊密,模式豐富多元。如洪湖春露“聯合社+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再生稻產業化發展模式,湖北禾豐糧油集團將安陸市30家新型主體和電商平臺整合,牽頭成立安陸市香稻產業化聯合體,組織化、市場化程度得到極大提高。四是品牌創建成效初顯。聯合省糧食局、省農科院成立湖北省優質稻產業聯盟,組織評選“湖北名優大米十大品牌”,近30家中央及省級媒體跟蹤報道。國寶橋米、潛江蝦稻、洪湖再生稻、孝感香稻等“鄂米”品牌不斷壯大。

 

三、特色糧食產業開發取得新進展

 

一是推進馬鈴薯全產業鏈開發。示范推廣8個馬鈴薯新品種,高壟高效栽培技術年均推廣應用100萬畝以上。開發銷售主食產品70多種8400余噸,多次舉辦和參與馬鈴薯主食產品推介暨消費體驗活動,榮獲全國馬鈴薯主食化產業“十大品牌”“十大主食”“十大休閑食品”“十大特色食品”等9枚獎牌和中國土豆美食“十大主食”“十大糕點”2枚獎牌。二是推進糧食青貯產業發展。全省青貯玉米、小麥面積突破130萬畝。三是推進黑小麥產業開發,促進小麥產業提檔升級。

 

四、糧食高效模式推廣優化升級

 

立足穩糧提質增效,持續推進“糧食+”綠色高效模式優化升級。一是種養模式更加豐富。累計集成示范40余種“糧食+”模式,優選30種綠色高效模式形成技術規范并出版發行。如“稻+鴨+蛙”“水稻+大球蓋菇”等生態高效種養模式,帶動了新產業的發展。二是產業聯結更加緊密。累計精準對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13家,創建核心示范片367個,核心示范面積31.5萬畝,畝平節本增效290元。三是經濟效益凸顯。再生稻“一種兩收”模式,比一季中稻畝增收500元左右。稻鴨綜合種養模式,畝純收益達1800元,遠高于只種一季中稻的收益。小麥-玉米青貯模式,畝收益2000元,比傳統種植小麥、玉米畝增收400元左右。

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備案號:浙ICP備09083614號-22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7134號